原材料價格上漲,但下游漲價乏力
據《華夏日報》報道,一位華北地區的煙酒雜貨店老板表示,最近廢紙回收價從每斤三毛漲到了四毛甚至五毛。盡管自己因此錯過了賣出存貨的好時機,但也反映出廢紙價格確實出現了上漲。
受此影響,玖龍紙業、江西理文造紙、湖北榮成紙業等主要包裝紙企業紛紛發布漲價通知,將瓦楞紙、箱板紙等包裝紙價格上調30-50元/噸。這是今年以來造紙行業的第三輪提價,前兩輪分別發生在1-3月和5月。
然而,專家分析指出,本輪漲價幅度并不算大,主要是因為近期降雨導致廢紙回收量減少,進而推高了成本。但當前正值行業消費淡季,下游需求端并沒有明顯好轉,因此價格傳導效果不佳。有業內人士表示,瓦楞紙的漲價尚未傳導到包裝環節,由于終端訂單不足,部分包裝企業甚至在降價競爭,整個產業鏈利潤承壓。
“逆周期”擴產,加劇供需失衡
與包裝紙的“小幅”上漲不同,以紙漿為原料的白卡紙、文化紙等紙種價格在7月以來卻呈下行趨勢。卓創資訊分析師常俊婷指出,這主要是由于產能持續增加而需求不足,導致供需矛盾突出。
近年來,造紙行業陷入了一個“越擴產越不賺錢”的負向循環。2023年至2024年,國內造紙行業新增產能超過1000萬噸,主要集中在包裝紙、文化紙領域,而同期紙制品消費量增速僅為1.5%。供大于求導致行業開工率大幅下降,主要紙種價格也持續走低。
面對這種困境,企業為何還要持續擴產?一位不愿具名的紙企上市公司工作人員坦言,擴產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,如果自己不擴產,公司的市場份額就會被其他企業蠶食,最終面臨淘汰風險。
一位上市紙企前十大股東則一針見血地指出,造紙行業是“大魚吃小魚”的游戲,在行業下行期,有實力的大企業通過擴產能夠拖垮那些沒有上游紙漿供應的小企業。只有實現“林漿紙一體化”的企業,才能憑借低成本、高效率的優勢,最終占領市場。
政策導向與行業出路
盡管造紙行業整體面臨嚴峻挑戰,但部分上市公司業績仍表現出韌性,如2024年全國機制紙及紙板產量同比增長8.6%,行業總利潤也略有增長。然而,一些企業如山鷹國際、岳陽林紙的業績卻出現了波動,甚至由盈轉虧。這表明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,企業的盈利能力正在分化。
面對行業“內卷”加劇的現狀,政策層面和行業協會已開始積極行動。中央財經委和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先后提出要“反內卷”、“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”,并引導企業提升產品品質,推動落后產能有序退出。廣東省造紙協會也發布了“反內卷”倡議書,呼吁抵制低價無序競爭,優化產能結構。
回顧歷史,在2015年的供給側改革期間,造紙行業曾淘汰了大量落后產能,市場競爭格局得到優化,頭部企業集中度提升,行業發展重回健康軌道。國泰海通證券和興業證券等機構分析認為,本輪“反內卷”政策和持續的價格壓力,將再次推動造紙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,主動收縮和被動淘汰將并行,最終加速落后產能出清,促進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。
當前中國造紙行業正處于一個深刻的調整期。廢紙價格的上漲只是短期因素,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行業供過于求的現狀。價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產能過剩與需求不足的結構性矛盾。盡管龍頭企業出于市場競爭和擴大份額的考慮仍在“逆周期”擴產,但這種“內卷式”的惡性競爭已經引起了政府和行業的關注。
未來,造紙行業的發展方向將是去產能、促整合。在政策引導和市場競爭的雙重作用下,那些缺乏技術、資金和規模優勢的中小企業將逐步被淘汰,而具備“林漿紙一體化”優勢和高附加值特種紙生產能力的大型企業將脫穎而出。
對于企業而言,短期內應重點做好成本控制和銷售管理,以保證利潤率;從長遠來看,則需要加大研發投入,向高附加值、高技術含量的特種紙領域轉型,以擺脫同質化競爭的困境。造紙行業能否通過這一輪深刻調整,實現健康、可持續發展,將是未來幾年值得關注的焦點。